本站讯 今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选派63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他们沉到基层,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全区8个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37个贫困村、58个民族地区村装上了“新引擎”,实现了全覆盖。
从驻村到驻心
鱼塘乡旗屯村这里的百姓淳朴热情,勤劳肯干,骨子里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选派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起,万山区审计局肖飘就和这里素不相识却格外重要的人连在了一起。
“光驻村还是不行,必须把心驻下来,只有把心驻下来后,才能真正为民办实事。”肖飘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雨天出行一身泥,晴天车来一身灰,通组公路没有 硬化,群众意见都很大”对于村民反映最多要修路改善出行不便的问题,肖飘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资金24万元打通通组公路硬化1.45公里。
提起肖飘,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这次多亏了肖飘,帮我们解决了农田灌溉和饮水问题,以彻底解决我们村的遗留问题,他可是我们的‘贴心人’ 啊!”经过几经东奔西跑,他向水务局申请协调100万元的提灌工程,解决了近400亩农田灌溉老大难问题,并解决上寨组人饮机井工程,已完成打井一口,现 正在实施机井配套工程58万元,可以解决300余人的饮水难的问题。
从驻村到驻心,肖飘只是79名”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他们走家串户访民情、帮助村里理思路,真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帮民需、解民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了一篇篇为民情怀的生动实践。
从输血到造血
“客观看,这种直接‘输血’能够快速达到扶贫富民的目的,但要真正改变村面貌,不仅仅只是‘输血’更需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敖寨乡中华山村“第一书记”杨应昌说到。
“中华山村田地资源丰富,靠近公路,更主要的是村支两委和村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强,现村集体经济投入的130万元食用菌产业基地--福兴农业社已初具规模,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帮助他们发展和规范管理”杨应昌在日志中这样记载着。
“他提出在入股上,每人50元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底分红时,纯利润的60%用于贫困对象,20%用于村级积累,20%用于管理人员的奖励;在项目运 行中,以‘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生产菌种、菌袋发放给贫困农户进行生产和种植,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这两条建议很好,既让村民 尝到了甜头,集体经济也得以发展,而且管理模式也很规范”中华山村主任李云兵树起大拇指夸着杨应昌。
变“输血”为“造血”第一书记为富民强村装上了“新引擎”,他们在充分调研、掌握村情、户情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真帮实扶,通过送资金、送技术、送培训、送信息,推动农村脱贫,促进农民增收。
从涣散到凝聚
“云山村党支部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群众意见大等问题,我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整顿方案,需要明确责任和时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集中整顿工作,把这个软弱涣散村变为具有凝聚力的后进村”这是驻鱼塘乡云山村第一书记张毅的第一反应。
他以“理民情、问民需、解民忧”为出发点,以“理顺村情民意,化解基层矛盾,整顿后进班子”为落脚点。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整顿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为 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致富信息及对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及时讲好的政策信息带到群众身边,与种养殖大户深入交谈,了解产业发展现场及亟待解决问题,并鼓励大 家合力发展合作社,做到先富带后富,提高全村经济收入。
“他为我们村制定了整改方案;对村支‘两委’成员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奉献意识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加大监督与处置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梳理 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生产生活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建立各种制度。现在我们村的党员、群众对于村级班子的支持度大幅提升,软弱涣散状况得到了有效地转 化。”云山村支部书记??用佩服的语气称赞到。
绵绵细雨润万物,悠悠真情暖人心。从农家屋舍到田间地头,处处可见该区第一书记的身影。他们以良好的形象示人、以优秀的政绩服人,当好村“两委”班子的引 路员、脱贫致富的服务员、农村社会的维稳员、农民群众的勤务员,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 战斗堡垒。
(作者:李杰 单位:中共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