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短板 拔掉“穷根”
——铜仁市万山区驻村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小记
一栋栋新居依山而立,郁郁葱葱的秧苗长势喜人,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村民家……走进万山区,眼前是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
该区驻村干部利用精准扶贫政策,把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实,让很多贫困群众收获了实惠,使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巨变。
贫困人员在哪里 脚步就停留在哪里
“刚进村时候,最苦恼的就是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现在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意义。”区文体广播新闻出版局驻高楼坪乡林海村干部罗洪海说道。刚进村时,他对驻 村工作心里很没底,熟悉村情后,他不仅帮助村支“两委”拟定发展计划,还下决心要真正了解村民需要他做什么,扎扎实实为村里贫困群众办几件实事。
在走访中,罗洪海坚持“三必访”原则:即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人员、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必访,上访户、征地拆迁户、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 人群必访,种养殖大户、创业带富能手等农村能人必访。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对民情信息、矛盾纠纷等进行登记,分门别类 建立工作台账,动态跟踪化解落实,确保社情民意尽在掌控之中。
“走访慰问只是帮扶的开始,我们已和他们结成对子,今后将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罗洪海主动与本部门对接,向领导反映贫 困群众具体情,并况请求帮助。7月6日,罗洪海与单位班子成员一起走访慰问困难户,此次共走访9户,为每一户群众送去500元慰问金,并与他们结成对子, 以“一帮多”的形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困难原因在哪里 问题就解决在哪里
“要脱贫就要先找到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见疗效。”区合管局驻谢桥街道牙溪村干部肖德钦说道。
驻村后,肖德钦首先搞清楚村里有多少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是否有劳动力劳动力、致贫原因及发展的潜力在哪里等情况。通过连日来的努 力,肖德钦了解到全村共有贫困户72 户283人,其中:特困户12户人。为便于下步工作开展,他把贫困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思想不开放、找不到致富门路、懒惰等主观原因造成的,一类是因 灾、因病、因学、缺技术、交通条件落后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针对主观原因致贫的,他主动上门做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寻找致富路子,针对客观原因致贫的,他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张茂昌是该村贫困户,他曾到“干群连心室” 向肖德钦反映情况,希望得到帮助。肖德钦认真记录张茂昌的家庭情况,并及时向本部门领导反映情况,为张茂昌协调到菜子油、饮料等生活用品,还与张茂昌结成 帮扶对子,承诺长期对其进行帮扶。
“他主动帮我解决生活困难,还告诉我以后有困难尽管找他,我的心里是暖暖。”张茂昌感动地说道。
发展短板在哪里 瓶颈就打通在哪里
“我们村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全村600余人,地处偏僻,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农户都靠传统的种养模式,农业生产见效率低,低保户、贫困户多。”区地税局驻下溪乡青龙村干部刘开轩说道。
刘开轩通过走访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村情村貌。他深知村里的群众想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致富,但由于没有发展思路、缺乏资金,加之该村缺水不利于发展农业等问题,无一人牵头发展产业。
“致富不是靠想,得靠真拼真干,咱们一起谋划发展思想,你们拿出干劲来,水的问题我来解决。”为鼓励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刘开轩召集村支两委、组干部、青壮 年群众召开会议,鼓励大家克服困难,拿出勇气大干一场。会上,大家结合村里土壤、气候等条件制定发展计划,决定栽种生姜。目前,3户种养生姜户流转了10 几亩土地开始大干起来,村里30万饮水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可完工,为村民解决了发展种植的后顾之忧。(金婉秋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