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法制周末 > 深度调查 > 内容

“四项建设”助推森林公安巨变

时间:2017-05-05 17:40 点击:

“四项建设”助推森林公安巨变

——红石森林公安分局深化改革纪实

本站讯 自公安部开展“四项建设”以来,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党委一班人精心部署、周密按排,省局将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列为“试点推广”单位。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森林公安局局长郭石林,政委、常务副局长张慧华先后到红石分局检查、指导工作,对红石分局深化“四项建设”作出精准的指导,给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在局长华振峰的率领下,结合森林公安工作特点,紧紧围绕建立大森保格局、指挥作战系统、治安防控体系、刑事侦查机制、执法办案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和队伍整体升位,七大机制建设,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构建七大警务。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森林公安队伍。

特别是省局把该局确定为试点单位后,这个局加快步伐,强力攻坚,做强科技支撑这个硬件、做实创新管理这个软实力,集全局之力,历经一年的努力,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各项公安工作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依托科技 创新打造“数字红石”

以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为重点,着力打造基础信息化建设升级版,构建数据警务。

第一、创新地理信息应用,开发数字红石。“四项建设”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以来,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党委立足实战需求,坚持科技支撑,推进森林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实现大情报、大数据的资源共享,构建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扁平化决策指挥、智能化预警防范、精确化打击犯罪的工作模式,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人口管理精细化、服务群众常态化,他们创新地理信息应用,开发建设了三维“数字红石”。它即是坐标精准的“电子沙盘”,也是内容丰富的“数字档案室”,更是合成作战的“大数据平台”。“数字红石”建设,提升了红石森林公安局打、防、管、控基础信息化水平,为实现辖区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其主要功能有:一是360度直观显现辖区所有建筑物分布、形状和地理位置。二是可采集录入各类信息,将地区所有重点单位、行业场所、人口信息全部录入“数字红石”当中,每一幢楼房都有相应的编号和准确的坐标,所有单位都有注册信息,所有住宅楼都有住户信息,所有录入的信息,都支持快速查询和检索。三是在侦查破案中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精密管控、精确打击。四是在抢险救灾和服务群众上,提供数据支撑。

清晰明朗、方便快捷是“数字红石”在实战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数字红石”是红石森林公安分局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尝试,通过大量基础工作信息与警用地理信息的完美融合,使全局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全面、立体、直观的呈现出来。

第二、建立森林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他们购买了地理信息系统,以此基础,结合构建大森保格局,研发了森林警用信息平台。完成全局辖区的山情、林情、社情信息采集录入。建立鲜活的三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信息量达2万条。可实现网上适时查询、网上信息比对、网上调度指挥。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工网点、厂矿企业实施动态管控,为现实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与森林警用信息平台配套开发了森保移动警务终端。利用这套设备,实现了指挥中心可以在平台指挥一线民警采集特定信息;警务移动终端到哪,指挥中心就能跟踪到哪。森林民警也可以随时采集森林腹部沟系承包户、行业网点、案件现场等各种信息,图像、视频向指挥中心实时回传。采集的信息与森林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信息发生变化,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查处和防范。

适应实战 着力构建合成警务

以做强指挥作战系统为重点,着力打造警务实战化建设升级版,构建合成警务。

第一、在公安局建立全局指挥中心,在各大队、派出所建立指挥管理平台,消防监督管理平台、交警监控系统、第一派出所和巡警大队信息研判系统、旅馆业管理信息系统全部接入指挥中心,可实现全局性、系统性视频指挥和调度。

第二、4G车载、4G单兵、350兆集群对讲、警务移动单兵系统广泛应用到巡逻防范,该系统的建立,能够随时掌握民警的工作动态和警车的位置,一旦发生警情,指挥中心可及时调动就近的警务人员和车辆到达现场处置。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可实现指挥中心对一线点对点、面对面指挥。实现110报警、火情报警、交通事故报警三台合一,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三、建立扁平化实战指挥机制,实现“一呼百应,多警联动”。指挥中心综合指挥、特巡警组织协调、各警种部门共同参与,建立起一体化处置的巡逻指挥体系,一旦发生重大突发警情,通过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巡逻民警能做到一呼百应、快速联动,对犯罪嫌疑人形成合围之势。

第四、各大队和各派出所全面进行警务对接,实现全局合成作战体系。刑警大队、治安大队、森侦大队与各派出所从接处警开始直到侦查破案,警力全部捆绑到一起,无缝对接,警务实战化水平明显提高。消防大队和各派出所合成作战,对辖区重点单位、行业场所同检查、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层皮的问题。交警与各有林派出所进行勤务联动,辖区发生交通事故,派出所先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抢救受伤人员,固定现场证据。

第五、办案中心、枪管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看守所与指挥中心对接,实现指挥作战系统网上管理;

第六、强化信息研判,实现信息导侦。

一是该局在指挥中心建立信息研判中心。成立了由分局领导、各业务大队领导组成的信息研判会商组织机构,每天都由专人负责信息的搜集、网上录入和整理。每周、每月、每季领导小组进行一次信息的研判和分析后,交办给各业务部门和主管局长。各大队和各派出所成立信息研判室。每天针对辖区发生的案、事件进行搜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评估,将结果报至指挥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重要和紧急信息随时上报局长和上级公安机关。

截止目前全局建立信息研判中心1个,信息研判室17个。

二是开展日常研判。各大队和各派出所成立以队长和所长为组长的情报信息研判室,每天由值班领导对当天发生的警情、重点人员动态、网上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对工作重点和警力安排进行讲评,适当做出调整。对敏感的重点人信息、突发案(事)件信息及时上报分局信息研判中心,同时根据对情报信息的研判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

2015年6月末,刑警大队、治安大队和第一派出 所针对林业局文体活动中心门前烧烤摊点陆续增多、酗酒闹事者也随之增加、可能会引发一些案事件进行重点研判。并将研判结果上报局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这一研判结果反馈巡警大队,要求巡警大队增加文体活动中心部位的警力部署,加大巡逻频率,延长巡逻时限。此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一个月的时间, 派出所就及时查处该片区酗酒闹事案件3起,有效预 防多起寻衅滋事事件苗头,治安形势向利好方向发展。

三是开展定期研判。每周和每月由各部门组织召 开信息研判会,依据掌握的情报信息,对“季节性、 锋芒性、专业性”犯罪及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 进行汇总研判,特别是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内高发 的毁林案件加大研判力度,重点分析作案时间、地点、 手段等规律,并将信息上报局信息研判中心,由局做 出统一部署。

交警大队对各类交通事故定期进行研判,对农村 山区公路、事故多发地带、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事 故多发路段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刊的形式在红石林区 范围内发送交通管理动态,定期通报自然灾害预警信 息,有效预防了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是开展专题研判。每逢敏感节点或遇有重要会事、锋芒性案件发生、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政策的导向、辖区内森林案件的特点及规律、当前市场、加工厂木材价格及需求方面的情报信息,由相关部门组织专题研判。统筹网上网下社情动态、内部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对辖区整体治安形势、林业形势、重点人员的动向、重点部位的确定进行研判。及时向局信息研判中心报送研判信息,对各类案事件苗头超前预警,主动派出警力防范布控,有效预防锋芒性重特大治安及刑事案件、重大的毁林案件的发生。2015年7月,红石辖区发生两起毁林案件(非法改变林地用途案),毁林面积十几公顷,经工作案件迅速侦破。案件发生后,经过研判认为:这两起毁林案件目的是种参,目前市场上的参价又一路上涨,今后毁林开参地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分局党委立即向林业局党委上报了研判结果,建议林业局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工作。同时对这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刑事拘留4人,取保候审3人)。在林业局和公安局的共同努力下,迅速遏制了这股毁林开参地的势头。

信息研判制度的建立,为预防和侦破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做实信息研判这个软实力,真正实现了无警力增长情况下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建设生态 努力打造实战警务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为重点,着力打造大森保格局升级版,构建实战警务。

第一、警力下沉充实一线。提高案件自我发现率和案件查处率,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发现能力和打击能力。随着警力的下沉,改变了过去民警在家坐等办案的局面,案件自我发现率明显提高,查处的案件总量由2013年的831起增至2016年的1362起,增幅39%。

第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联勤联动机制。在林业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以林业局正式文件确定了与森林保护开发处、国有林分局资源监督站、林场林政、木材检查站、林业局扑火队等五个部门及地方政府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形成了公安+N模式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强大体系。

建立与森林保护开发处、林场林政联勤机制,整合了全局林政人员队伍,全局形成了700余人的专职森林资源保护力量,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森林资源适时管控,提高了预防、发现、打击的能力。建立与检查站联勤机制,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高打击能力。建立与扑火队联勤机制,形成扑救森林火灾的合力。建立与地方政府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清收还林。近三年共回收林地1万多公顷,配合当地政府使停耕任务最重、辖区治安状况最为复杂的二道甸子辖区三年停耕还林任务一年内(2016年)全部完成,期间查处了11起阻止清收还林的案件,对15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建立局域性警务联动模式,与桦甸市、靖宇县、蛟河市、等地方公安建立勤务联动机制,对跨地区、跨区域的毁林案件联合办案,特别是与靖宇县公安局多次开展警务合作,通过警务合作,2016年发生在我辖区的4起重大涉林案件在靖宇县公安局的积极配合下全部得以侦破。

第三、建立联防组织。在森林资源管护中他们发现农民已成为毁坏林木的主要群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这个局在各村屯实行五户联保机制和村社书记包保责任制,在辖区建立了一支1000余人的农民护林积极分子队伍。实现了法制宣传家喻户晓、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到人。

第四、加强警种合作,形成打击合力。他们在森侦大队建立刑事案件侦查中队,与刑警大队联勤联动,通力合作,形成打击刑事犯罪的拳头。在2016年的雷霆行动、打击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两次专项战役当中,通过警种之间的协作,打出了成效,雷霆行动中查破各类森林案件1037起,其中森林刑事案件53起,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战役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440起,其中刑事案件34起,两项战役都以查破案件总量和刑事案件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第五、为了提高红石森林公安分局警务实战化水平,该局购置了无人机,主要应用于适时对辖区森林资源进行巡护检查,应用无人机巡护,已成为这个局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的新力量。

提升能力 打造立体管理体系

以提升防控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升级版,构建平安警务。

第一、网格化布警机制,实现全时空巡防。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以快制动、有效控制、及时处置”的原则,网格化布警,整体联动 。以巡逻警区为基础、以治安卡点为依托,以人巡、车巡、视频巡逻等方式,形成点线面结合、全覆盖、立体化巡逻防控网格。

第二、等级化动态勤务机制,实现梯次用警。按照“科学布警、梯次用警”原则,实行日常巡防、二级巡防、一级巡防勤务模式,分别配置不同的警力。等级巡防勤务的启动,使警力配置更加灵活,有力保障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第三、警情引导巡防警务机制,实现“信息主导警务”。深入开展警情整合研判和定量分析,及时将警情推送到一线巡防实战部门和街面巡防力量,使警力投放随着警情变化而调整,真正实现“勤务围绕警情转、警力跟着警情走”,切实提高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四、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实现第一时间反应处置。固化定点武装执勤、巡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等勤务机制,前置应急处突力量和武器装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反应、最短时间到达、最佳手段处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用警效率。

第五、完善联勤联动联防联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由交警、巡警和第一派出所每天在学生上下学期间进行巡逻,维护校园周边秩序。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案事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任务和措施要求,定期开展应急处突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处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以来,红石林区社会治安保持长期稳定,尤其是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

第六、消防队伍联勤联动,家火山火一起防。2017年2月,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活动方案,方案要求消防大队与森林扑火队、义务消防队组成联勤联防队伍,消防大队为森林扑火第二梯队,森林扑火队及各单位义务消防队为消防大队后备战斗力量,互助互补,以保证红石林区灭火力量充足。强化联勤联动制度,发现本单位发生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及时组织扑救,发现临近单位发生火灾时,在接到公安消防大队指令后,应当迅速出动,积极参与外单位火灾扑救,这标志着,红石林区消防队伍联勤联动机制全面建立。

第七、利用无人机对辖区社会面进行巡逻。在发案现场周围能够巡查可疑车辆和目标,高空侦查嫌疑人藏匿地点周围地理状况。在抢险救灾中对受灾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控。

创新服务 用心构建民生警务

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森林公安行政管理升级版,构建民生警务。

第一、建立接警中心。设立受案接待窗口,对来所报案、咨询群众及时受理、妥善分流。建立接处警值班制度,实现值班民警兼顾值班、接处警等具体工作,既缓解警力不足问题,又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窗口量化工程,对来所办事、求助、报警等群众进行案事件审核、量化办事、办案流程,明确告知。实现接处警模式的升级。

第二、实行户政合署办公,治安大队、第一派出所户政合署办公。设立户籍窗口,悬挂窗口指示标牌。设置等候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张贴户政业务办理流程图。开展户政业务一次性告知。压缩简化办事流程,实现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

第三、建立综治中心。成立由“公安+社区+N”模式,优化调解人员,减少矛盾争议,排查隐患、化解纠纷,形成工作机制,推行以公安为主、以社区为辅、以其他社会力量并存的群防群治和综治人员结构,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融合的“大调解”中心,共同应对社会风险、共筑和谐林区,打造智慧警务。

第四、完成枪管中心建设,购置智能枪柜弹柜,采用指纹、人脸虹膜、酒精检测生物识别认证,使用枪支实行网上审批,实现了枪支管理上新水平。

第五、利用“互联网+",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打造智慧临江社区。依托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大平台以及“互联网+森林公安”平台,将警务事项积极推广,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实现网络化办公的新局面,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建立了警民之家,并发挥了警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警民之家承载着各类信息收集,居民贴身生活中介,社区居民服务、医疗服务、司法服务等功能,警民之家建成同期还设立了警民之家微信服务平台,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掌握各类用工、劳务输出、家政服务等各种服务信息,并通过警民之家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第一派出所采取依托弱势群体信息库与MAC码交叉集成,建立了民警与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机制。派出所将辖区特困群众与民警手机实现一对 “一”对接,社区民警的手机面对自己警务区内的多个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使每位困难群众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数字编码并设置成为SOS求救信号源,只要群众有难,只需在手机上输入一个数字就可以及时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民警也会根据群众使用的手机MAC码,定位追踪困难群众位置,并迅速及时地赶到现场进行帮扶。2017年2月11日社区民警接到冯佃聚老人的一键式呼救信号,当时对方突发脑溢血,言语含糊不清,说不清自己所在位置,民警立即使用MAC码定位追踪系统,精准定位到冯佃聚老人的实际位置是在我辖区天桥沟实木加工厂门口,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入医院,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医生说:如果再晚来5分钟,老人有可能终身成为植物人,老人出院后也含泪表示了对一键式警民连接系统服务的信赖,和对公安局民警的感激之情。

第六、完善警务室建设,守护百姓平安。重点提升社区、校园、医院警务室,采取“公安民警+社区网格员”模式,落实“八个一”夯实基础工作,(即一个警务室、配备一名民警、成立一支巡防队、安装一键式报警装备、建立一套视频监控设备、配备一套防护装备、设立一套安全画廊、健全一套规范门卫出入制度。让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反恐防暴、法制宣传进校园,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延伸行政管理的触角,在2.2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建立了六个警务室,一个社区警务室、四个校园警务室、一个医院警务室,这六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都配有一名民警一名辅警、建立一支巡防队、安装一套视侦设备、配备一套单警装备,同时每个警务室创新建立了微平台,每个微平台都根据自己管辖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平台职能,特别是省公安厅四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全省森林公安机关唯一的陈立军警务室在微平台创新使用上更是发挥了极大地作用,陈立军警务室的微平台设立了户政预约业务、辖区治安状况播报业务,案件进展追踪业务,社情民意反馈业务,法律法规咨询业务,社会中介业务,这些业务充分的发挥了微平台、大能量,登录微平台,公安业务随时办的实际作用,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办理各项公安业务,真正增强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目前六个警务室的微平台涉及除涉密外的全部公安工作,使用人群达1000余人,群众预约及其他业务发送信息8000余条,回复、办理率100%。通过旅馆业管理服务微平台,让旅馆业主、旅客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入住登记核查手续。借力互联网搭建“微平台”, 推行“微服务”, 营造“微互动”,从三微入手,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驾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管理效果,既方便了你我他,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从2016年10月份建立以来,共服务群众500余人。通过延伸警务室功能、加强旅店业管理功能建立的警务室微平台和旅店业管理微平台真正实现了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升级,实现了智慧警务进万家。

第七、建立警务广场,打造民生警务。在社区广场人员聚集和重大活动时段,设置警务台,配备相应警力,维护广场及周边治安秩序;开展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警务宣传;关注民意民声、收集各类信息;及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形成警民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新局面。

依法治林 精心构建规范警务

以建设法治森林公安为重点,着力打造执法规范化升级版,构建规范警务。

第一、实行刑事案件全部统一出口,执法办案全面规范。按照“侦查继续、预审强化、监督提前”的思路,从每起刑事案件采取强制措施、侦查、到移送审查起诉,全方位指导跟踪到移送审查起诉阶段后,实行刑事案件统一出口,即提请逮捕、审查起诉,统一由法制部门审核后提请人民检察院决定,这样既能保证案件质量又能保证证据规格及适用法律的统一。

第二、突出“两个抓手”,转变办案模式。通过紧紧扭住 “审查、复核”两个抓手,实施“三审查一复核”,重点对立案、适用强制措施、案件办理进行审查,对主要证据材料进行复核,用标准衡量质量,用制度规范行为,及时发现刑事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民警转变办案模式,从而推动侦查工作中心从“抓人”向“取证”转变,诉讼工作中心从“破案”向“庭审”转变,取证工作中心从“言词证据”向“实物证据”转变;组织开展争创“四零所队”,严格执法管理。

第三、建立案管中心。对全局接处警、受立案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台账登记、数据通报等,确保了案管中心工作人人有职责、案案有监督、事事有规范、环环有制约。目前,这个局案管中心实行网上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案管中心民警每日依托OA办公系统对分局各业务部门接处警、受立案、案件流转进行网上巡查,对执法办案的流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接处警、受立案和案件证据资料上的问题。严把接处警源头关,从源头上杜绝了有警不接,接警不处,警情推诿的问题,有力的推动我局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案管中心、办案中心信息化程度。对群众报案、民警受立案、笔录制作、案件流转等环节全程录音录像,指挥中心全程监控指挥。公安局连续三年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

第四、落实了民警办案责任和一长四必(局长对现场勘查负总责、现场必勘、信息必采、信息必录、信息必比)工作制度。

素质强警 强力打造忠诚警队

以五个过硬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队伍正规化建设升级版,构建忠诚警务。

第一、建立符合公安队伍性质特点、与形势任务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机制。这个局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制度化,科学理论素养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成为选拔任用干部、考察考核干部的基本要求;全警一起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形成,两个经常性工作全面落实,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牢固确立并体现到民警工作之中;重大典型持续涌现,身边典型覆盖各警种各岗位,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促工作形成浓厚氛围。

第二、建立符合公安机关履职要求、与现行领导体制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警力布局。各层各级职能定位清晰,机构设置科学,编制管理规范,警力配置优化;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新型领导体制大力推进,领导指挥顺畅有力;公安队伍分类管理落实,民警职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第三、建立符合警务实战化要求、与充分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教育训练机制和素质能力结构。教育训练基础建设、方法模式、制度机制全面对接实战;领导干部决策指挥水平不断提升,全警素质专业化深入推进,警种、岗位能力素质标准科学完善,95%以上民警达标;公安实战人才方阵初步形成,各警种、各部门、各单位都培养一批尖端人才和业务标兵。

第四、建立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媒体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传播新媒体,涉警舆情一体化研判处置机制完善,社会沟通能力明显增强;警营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阵地、文化品牌,文化对于塑造民警核心价值观和宣传公安形象的作用充分发挥。

第五、建立符合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求、与”警规禁令”相适应的内务管理和纪律监督机制。党委主体责任、纪检监督责任和警种部门的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和廉洁从警要求严格执行,不敢、不能、不想腐的机制初步建立;条令治警有效落实,工作、学习、训练、生活、内务规范有序;形成具有警种特点的执法执勤行为规范,”四难”问题得到解决。

第六、建立符合公安事权划分原则、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政策和保障制度。坚持从优待警,融入民警工作、警营生活全过程;现有各项待遇政策得到落实;广大民警关注的年休假、立功民警政治待遇、心理健康保护、执法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六项措施的建立,使队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自2011年以来,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共查处各类案件7340起,其中刑事案件419起,重大26起,特大4起打处各类人员6535人。收缴各种枪支167支、收缴罚款417万元、各种猎具2235件。六年来,公安局连续五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连续六年被林业局评为优秀单位,公安局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省局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先后有9个集体荣立三等功、26个集体获嘉奖,3人荣立个人一等功、5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3 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47人次获个人嘉奖,8人获全国先进个人、28人受到林业局表彰。先后涌现出中国生态英雄华振峰、全国最美警察陈立军、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帽山中心派出所、江城好人赵东海等一批先进典型,引领队伍健康向前发展。

通过深化森林公安“四项建设”,给红石森林公安分局的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警务运行机制和实战化水平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开创了红石森林公安史上的新篇章;给吉林省森林公安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精准的实践经验;为林业建设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道路。

(周景义 记者郭树寨)

 
责任编辑:铁血丹心

相关文章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招贤纳士 | 人员查询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申请记者
  • 中国焦点新闻网(http://www.jdxwwcn.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焦点新闻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zgjdxw@sohu.com QQ留言:905491912
    本站北京热线电话:(010) 60204100 监督电话:13045201998
    Power by DedeCms
  •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