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物周刊 > 时代先锋 > 内容

张绍常:脚上有多少泥巴 心中就装有多少贫困户

时间:2017-09-26 18:06 点击:

“张扶贫,我家因户施策2000元资金什么时候打到卡上?”“张扶贫,我们村产业项目已施工完毕,什么时候可以验收、报账?”“今年娃娃争气考上了二本,听说今年茅台有个助学金,能不能申请.....”。

“老人家,银行要求我们统计验收名单分批次拨款,这周就能打到您的一卡通上了,您先别急,我们再催催银行”。

“你直接去小陆那里填表,拿着表去村里面盖章,再把表拿来我们统一上交区相关部门,你腿脚不便,那么远跑一趟不方便”。

“小田,帮这位大姐倒杯水,给她打一张贫困户登记卡,她还要拿去给上小学的孙子办理教育资助,可不能错过申请时间”。

一大早,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扶贫站一幅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知情的还以为有人在闹事。其实是各村组来的贫困户在咨询相关扶贫政策,这样的情景每天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上演,乡里面的干部也都习以为常。

说起张绍常,认识他的人都交口称赞,自2008年担任扶贫站负责人来,没日没夜的扑在扶贫工作上,硬是把自己的头从茂密的“森林”熬成了光秃秃的“沙丘”。

来办事的群众见他搞扶贫工作这么认真,名字记不住,干脆叫他“张扶贫”。

他总是说:“群众事无小事,事事都是我的事,我也是农村人,我深知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去做”。

近年来,碧江区精准扶贫进入攻营拔寨阶段,剩下的贫困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是内生动力不足,就是地处偏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今年碧江区要实现“整区摘帽”,和平乡3个贫困村出列,1980人脱贫,张扶贫心里更着急了,这一部分贫困户如何脱贫,脱贫后以何种途径持续增收,怎样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成了张扶贫的一个“心病”。

那几周,张扶贫吃喝拉撒都在单位,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就开车进村入户,与贫困户拉家常,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乡发展规划的想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和各村村支三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对各村发展规划提出初步构想。

最终,全乡计划重点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藏的”几个方面发展,得到了乡领导班子的一致认可。

栽上“摇钱树”

和平乡海拔240米—800米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是全市的高温区之一。夏季炎热时间长,7月份最高气温在38℃左右,冬季渐凉,最低气温在-3℃,年平均气温16.5℃,雨量充沛,降雨量大,年降雨量多达170多天,这为发展经果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掌握了这个情况,这可把张扶贫高兴坏了,立马跑到农业部门,请农业专家对和平乡进行实地考察,测土壤成分含量,根据各村的发展愿景,合理选择果树种类,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多次跑到扶贫部门、农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以“死皮赖脸”“厚脸皮”的方式,最终争取到各级部门资金149万元。

召集各村的种植大户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和平村栽种红心蜜柚、精品葡萄、遥山沟村栽种红心猕猴桃。尤为突出的和平村葡萄种植基地,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猪场沼液为肥料,全程不喷撒农药,生产出纯天然绿色食品,目前葡萄已达到盛产期,品种有巨峰、金手指、玫瑰香等。由于葡萄基地隔铜仁主城区仅17公里,周末游客较多,供不应求,且采摘价格高于市场价格3倍,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仅葡萄基地就带动贫困户27户脱贫致富。

养上“下蛋鸡”

近年来,碧江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加上城区各中小学学生增多,国家实施营养餐工程,各中小学对蛋制品需求量加大等有利条件。

张扶贫看准“商机”,积极向区扶贫办争取资金70万余元。在陈家寨村、龙鱼村找到养殖能手,与相关负责人分别与39户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要求场里务工人员优先从贫困户中挑选,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难题。

目前,和平乡蛋鸡存栏5万多羽,年产蛋达1092万余枚,由于蛋的品质好,且符合农牧科技部门检疫标准,和平乡康源蛋鸡场已与碧江区大部分中小学签订供蛋协议,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还解决城区鸡蛋供应不足的难题。现在,蛋鸡场的养殖工人看到蛋鸡产的蛋,将它们称为“扶贫金鸡蛋”。

种上“金药材”

为养家糊口,农村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造成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张扶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农民出生的他来说,根在农村,命在农业,这黄土疙瘩里蕴藏着的可是无尽的宝藏呢。

如何把荒芜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又要有劳动力自愿种地,这可让他犯了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群众议论:“碧江区中药材大市场信邦有限公司和同德药业,在各乡镇发展中药材产业,为了保证种植户的利益,种植中药材的乡镇与药材收购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乡镇与种植户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种植”。

他又驱车前往药企实地咨询,将心中的疑虑跟药企公司提出,得到肯定的回复后。第二天,他发动各村支两委,对本村有意愿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进行统计,有意愿但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可将土地进行流转分红。

这一次,各村统计上报328户贫困户,他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10.34万元,在和平乡10个村种植钩藤、丹参和黄精,贫困户与药材收购方签订最低收购协议,让种植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淘好“水中金”

从铜仁城区到和平乡政府,公路沿河而建,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张扶贫”都会看到沿途众多的垂钓爱好者,爱好钓鱼的朋友都说这河里的鱼肉质非常好,但也很遗憾:“这么好的环境,周边居然没有农家乐做柴火鱼”。这一句抱怨让张扶贫心里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占尽天时地利,何不就近打造一个垂钓、农家乐、休闲一体的地方呢”。

结合市场条件、水源水质等条件多方选址,最终决定在龙鱼村建一个龙虾养殖基地、德胜屯村建鱼塘和餐饮一体的农家乐,通过大户自筹与项目扶持的方式,争取扶贫资金148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养殖和入股分红的方式,直接带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54户贫困户增收。

走上“致富路”

经过多方参与,各村产业慢慢做起来了,但是在把产品运出去的时候可犯了难,有的村组大卡车进不了,只能用村里的三轮车进行中转,这样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有的群众向张扶贫反映能不能争取项目把路再扩宽一点,一是方便群众出行,二也便于产业规模扩大。

听了群众的意见,他再一次奔向上级部门,多方争取资金174.15万余元,在路面较窄、公路、产业路未通的村组新建、扩建公路20余公里,使沿线群众2000多户获益,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运输的车辆也直接到村道组到产业基地,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劲更足了,大家乐呵呵的说:“张扶贫,扶到家,多方增收笑哈哈”。

夜晚来临,普通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时, 张扶贫仍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迈着稳健的步子,他要去看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情况。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常说的一句话:“贫困户不脱贫,睡觉怎么能安心”。(和毛冬勇)

责任编辑:海明威

相关文章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招贤纳士 | 人员查询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申请记者
  • 中国焦点新闻网(http://www.jdxwwcn.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焦点新闻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zgjdxw@sohu.com QQ留言:905491912
    本站北京热线电话:(010) 60204100 监督电话:13045201998
    Power by DedeCms
  •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