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抓集体经济受伤的训家坝村支部书记张羽军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发展好集体经济将有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号喊得再好,不如真抓实干来得强,贵州省思南县鹦鹉溪镇训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张羽军,就是这样一个脚踏实地谋发展,真抓实干为脱贫的基层村干部。
训家坝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地域面积6.24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270户780人,属三类贫困村,2017年建档立卡50户150人,贫困发生率19.23%。全村耕地面积为650亩,以红薯、马铃薯、水稻、蔬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及猪、牛、羊养殖业为主。该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居住分布在高山或丘陵地带,总体经济收入不高,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在家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张羽军从事村里工作已20多年,由于工作踏实肯干,得到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认可,从计生专干一步一步干到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张羽军作为村支两委带头人,深感肩上的重任,人民的重托,容不得半点懈怠,他率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潜心思考经济发展问题,在他看来,决战脱贫攻坚,村支两委要主动作为,要依托国家扶贫政策,结合训家坝村实际,把荒山荒地利用起来,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地让训家坝村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巧借外力谋发展,招引能人助脱贫。
正在建设中的训家坝村花菇基地
正在建设中的训家坝村花菇基地
通过帮扶单位―――铜仁市民政局的牵线搭桥,采取“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于2017年初与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丹香柚育苗基地达成合作协议发展经果林,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规划荒山、荒地200余亩用于发展经果林,种植桃子、李子、柚子等经果林,现已建设苗圃基地100亩、鱼塘14亩。通过招引项目落地发展经果林、苗圃基地及淡水养殖,从而形成“山上种水果,山下建鱼塘”产业发展格局,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平均每天解决20余名贫困户务工,最大限度地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主动作为,群众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招引能人发展产业的同时,他主动作为,内挖潜力,为拓宽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收入途径,他自掏腰包于5月和7月份与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一道远赴湖北考察农业特色产业,回来后,他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召开群众会、村组干部党员会,商讨议定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按照“5:3:2”利益连接机制,用申请的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用于发展花菇产业。由于是新建,什么都得从零开始,什么都得亲力亲为,在村支两委干部齐心协力下,流转土地新建花菇基地5亩,购菌苗60000袋、新建原材料厂房200平方米、库房100平方米、配料房150平方米、灭菌间50平方米、接种房100平方米、蓄水池1个,引进生产线,购置粉粹机、拖拉机、灭菌锅等设备。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张羽军明白,要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就必须让大家都能受益,为增加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经济收入,他们召开群众会,分批轮流用工,使全村的困难群众和贫困户都能受益。在菌种原材料的搅拌、装袋配料和消毒等基础性工序中,凡简单工序用工时,他们都召集全村的困难群众和贫困户参与其中,目前平均每天有20余人在基地务工,切实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截止目前,基地建设逐渐成形,并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营,预计年底所生产的花菇上市销售,销售收入可达70余万元,带动20余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脱贫。
真抓实干为发展,亲力亲为为脱贫。
为了节约建设成本,村支两委干部能做的他们都亲自动手干。也许是太过劳累,发展生产太过心切,8月24日中午,张羽军和副主任杨光亮在厂房建设吊顶过程中,不慎从3米多高的横梁上掉下来,造成张羽军左大腿、右手腕和鼻梁多处严重骨折,杨光亮多处软组织损伤,目前,张羽军尚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医治。
张羽军尽管人还在医院病床上躺着,鼻孔里插着氧气管,左脚和右手均打着固定的石膏,尚待进行住院观察等待手术,大家都在为他的伤情担忧着,然而他始终不忘过问村里的事情,尤其是花菇基地建设情况和当前精准扶贫等村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越来越紧迫,在脱贫脱攻的道路上,像张羽军这样打起精神、迈开脚步,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实处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依托国家扶贫好政策,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必将早日实现。(朱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