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中求扫码的人日益增多 他们是谁?他们的行为是否合法?
创业求扫码 敢情是电子小广告
昨天,在地铁上辱骂两名年轻女子、抢夺手机,并在列车即将开动前将其中一人推出车厢的年轻男子被警方抓获。年轻男子因为自己的恶劣言行,受到了网友的一致谴责。可是冷静思考,两名求扫码的女子又该负几分责任呢?
求扫码的都是什么人?
“您好,能加个关注吗?我正在创业。”在地铁站台上或车厢内,乘客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请求。从去年开始,求扫码的行为便屡见不鲜。其实,求扫码者口中的“创业”,大多是推销行为,以保健品居多。一名“创业者”告诉记者,在网络上推销产品需要大量关注度,以前的做法是线上购买流量,说白了就是“买人头”。对于初创业或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成本太高难以接受,所以就出现了线下扫码的“实惠”做法。作为城市中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地铁扫码”逐渐多了起来。
不难理解,“地铁扫码”实际上与以往我们常见的散发小广告类似,只是把小广告的点对面,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同样属于商业行为,都是被《地铁行为规范条例》明令禁止的。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安全隐患。如果您遇到拿着一张二维码而非拿着手机求扫码的,一定多加小心,专业人士称,通过二维码植入木马,这在技术手段上并非不能实现。
求扫码真的合法吗?
记者发现,年轻男子与求扫码的女子发生冲突,刚开始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摆拍”。所谓“摆拍”就是在地铁上发生冲突引来围观,然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其目的还是对个人或产品的炒作,发生冲突的双方都是“演员”。网友们说,之所以这件事也被误解为“摆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求扫码的人都是求量不求质,见对方无意扫码后便会迅速转移目标,发生冲突的概率不高,能引来男子如此暴怒令人生疑。
虽然求扫码的人不会过度纠缠,但这样的行为乘客是否就应该接受?其实不然,求扫码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更大,每天数条广告的链接推送,会令人不堪其扰。律师认为,在法律上,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成侵犯了乘客的“安宁权”。这项权利的全称是“生活安宁权”,从字面理解,就是自然人享有的维持平静安宁的私人生活状态,并排除他人不法侵扰的具体人格权。
监管存在哪些困难?
近一段时间以来,地铁上求扫码的人越来越多。记者就此问题向地铁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工作人员说,针对乞讨、卖艺和发小广告等不法行为,他们一般有两种方式阻止,一是乘客主动举报,二是站台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后者居多。可是对于求扫码的人,两种监督方式都有难度,因为这样的行为带有很强的隐蔽性。求扫码的人不像乞讨卖艺人员那样有着明显特征,但一经发现,工作人员还是会及时劝阻。“地铁里让其他人来扫码,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除了违反相关条例外,在地铁车厢内频繁快速走动,吸引他人注意力,这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记者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