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朱森林副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通讯员 李绍斌
吃饱饭打个饱嗝(嗳气)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现象,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但如果嗳气频作兼脘腹胀满,则要警惕——嗳气频繁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伴有嗳气症状;同时,在某些功能性胃肠病中,嗳气、腹胀也可能是精神因素引起的,说白了,就是肠胃在“发脾气”。
胃酸反流,为何伴发嗳气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朱森林副教授介绍,引起嗳气频作的原因很多,有器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食因素。器质性因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阻塞性鼻炎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达6.7%,压力山大的白领一族更是备受其“青睐”。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胃酸及胃动力障碍有关的疾病,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胆汁、胰酶等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以及其他并发症。胃酸的PH值为1-1.5,是一种酸性很强的物质。其反流到食管,不仅对食管黏膜损伤大,同时也不断刺激咽部。患者为了缓解咽部不适,常常本能地做吞咽动作,不知不觉中就吞进过多气体而致嗳气频频。“对于这部分患者,除了要避免饱食(特别是临睡前进食)以外,通常需要服用制酸药和抑酸药,以达到控制胃酸的目的,缓解反酸、嗳气等症状。”
“同样,慢性咽炎患者也会因咽部不适,常常不自觉地做吞咽动作。吞一口气会吞入15-20毫升气体,这样,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吞进大量的气体而经常嗳气。”朱森林说。对于慢性咽炎引发的嗳气等不适,需要积极治疗咽炎这一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嗳气症状。
闲来嗑瓜子是很多人的习惯,比如晚上边看电视边磕。人们不知道,嗑瓜子不断吞咽,也会吞入大量气体,从而引起腹胀、嗳气症状。朱森林指出,经常吃零食、嚼口香糖同样会引起嗳气现象。如果你已经遭遇嗳气兼脘腹胀满的困扰,就要改变这些饮食习惯,少食用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如汽水、啤酒等),减少胃肠道内的气体;少吃不易消化食物、刺激性食物(如大量脂肪、蛋白质、豆制品、薯类、辛辣食物)。
嗳气,多缘于精神因素
很多人都不知道,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在嗳气、早饱、腹胀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其中,伴有失眠、抑郁倾向的近四成(39%),伴有焦虑倾向的达47%,伴抑郁和焦虑的达65%。许多嗳气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肠鸣或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胀,多次到医院看病,做了一系列检查(如腹部B超、胃镜、血化验等),都被告知没有器质性异常。这些患者通常都会感到困惑:“我这么难受,为什么就是查不出原因呢?”其实,令这些“健康人”烦恼的疾病,是胃肠功能紊乱,真正的病因多来自精神心理因素。
朱森林解释,在我们的脏器中,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比如一个人如果情绪异常,它会直接影响到食欲以及消化、排泄功能。轻则出现厌食、腹胀不适等症状,重则可能发生嗳气、恶心乃至呕吐等。举个例子,激动、愤怒是我们最易出现的不良情绪之一,它会让交感神经系统一下子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中,继而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分泌功能亢进,会引发呕吐、恶心、腹痛、腹胀、腹泻等。另外,当精神受到压力,情绪低落,也会影响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从而抑制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出现相应的消化道症状。这些情绪异常,可伴不易觉察的吞咽动作增多,胃内持续积存大量空气,产生嗳气、胃肠胀气、肠鸣或排气多等症状。
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消化系统方面症状很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上的症状反过来又加重了精神、情绪的不良状态,情绪、症状互相联系,互为因果。
不过,朱森林提醒,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及胰腺疾病等)也会伴随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因此医生在诊断前会建议患者做一些检查(如胃镜、B超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对那些确定为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腹胀、嗳气等患者,可视具体情况给予小剂量抗抑郁治疗或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