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是年轻人中最时尚的“热词”之一。从世界范围看,由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创办的新兴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新增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从“找饭碗”到“造饭碗”,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缓解就业压力,更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上一期,本版关注了“创新创业,高校怎么教”,本期将继续关注创新创业教育。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
发起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对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
那是2007年,她兴冲冲地把自己学习核心高科技的学生推荐给一个企业,原以为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做的是核心高科技,双方对口,会一拍即合。没想到,企业老总明确拒绝了她:“不行,我不要这样的学生。”张海霞忙问为什么,这位老总解释说:“咱们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说得多过做的,动手能力远远差于理论考试的能力。”
实践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诟病。这件事让张海霞感触很深,“创新创业是每个学生、每个老师都应该特别关注和非常尽心尽力的事。”由此,她发起了“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亲手完成它。
创新创业怎么学?有专家指出,学习创新创业就像学游泳,站在岸上学理论,哪怕成绩再好,也不可能真正学会,得“扔下水”,在实践中学。
“千城过户”是一家致力于车辆过户转籍服务的公司,其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超的创业之路,就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而是在一家勤工助学超市“起家”的。“从学长手里接手的时候,超市一个月的营业额是13万,我们经营一年以后一个月达到了32万,翻了一番还多。”张超骄傲地说。正是在这里,他得到了锻炼,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机会就在眼前,大学生更应该把课程学活学透,把平台用足用好。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三女生程沁蕊,就把课堂上的创新创业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项目。她和宿舍的同学设计了“基于GSM通讯的智能车锁”,“学院鼓励我们创新创业,我们就想利用专业知识,设计一款智能车锁,来解决实际问题”。
天津工业大学2015级毕业生吴优,在校期间学习过企业的新型融资渠道、融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问题,并在企业实习中经受了实战训练。从那时起,创业的种子就在他心中萌生。经过几年准备,吴优没有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满足于找份稳定工作,而是与好友一起创立了公司,以日本料理店为起点,开启了创业之旅。
“以前我总觉得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都是神,可是现在我知道,我一样能行。”在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位参赛学生深有感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创新创业是什么,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
休学创业不可“头脑过热”,更不可“拍脑袋”
北京理工大学2010级研究生陶文锦,是个瞒着父母休学创业的“坏孩子”。
陶文锦出生在河南漯河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读完研究生、找个好工作,是家人对他最大的期待。就在研究生快毕业的当口,对市场敏感的陶文锦发现,3D打印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不想在硕士学位攻读之路上草草收尾,也不想错过在3D打印领域开始创业的机会。”陶文锦心中犯了难。
经过左右思量,陶文锦鼓起勇气,向导师提出了休学创业的大胆要求。没想到,支持创新创业的导师和学校欣然同意,副校长李和章还请团委给予支持。终于,陶文锦学业、创业两不误,目前,他的公司已盈利40余万元。
比尔·盖茨为了创业选择退学,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前,读书、创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创客”不得不忍痛离开校园。现在不同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高校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除此之外,在将来,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将能被折算为学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被认定为课堂学习。
“放行休学创业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在校创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尊重更多元的成才路径,这确实是一个巨大进步。”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高校实行弹性学制,保留学籍允许休学创业,是一种务实,也是教育观念上的一种更新。
“在过去的学校环境中,想要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学生都有清晰的通道,《实施意见》给创业的学生也明确了道路,是给学生人生选择的‘自助餐’里增添了一道菜,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培养人才的短板。”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教授施永川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休学创业不可“头脑过热”,更不可“拍脑袋”。“国家政策并非鼓励大家都不顾自身实际地去搞休学创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条路。”一位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工作的老师指出,要想让休学创业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校方的严格把关和家长的严格监督,“比如学校应该在充分审核大学生的休学创业方案之后,根据方案的合理性,再结合大学生日常表现,决定是否同意其休学创业。这样的休学创业才靠谱。”
形成合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今年4月,清华大学发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一呼百应”。目前,联盟正式成立,首批由137所高校和5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
联盟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光靠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单兵突进”,很难成功,只有盘活各方资源,下好社会这盘“大棋”,才能事半功倍。
“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改革很有意义。”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高校和有关单位要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吸引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国际国内更广泛的支持。
“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学生是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万众创新的中流砥柱,可是因为很多原因,常常“两眼一抹黑”,这就需要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多方举措、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实施意见》从人才教育到资金制度保障等整个链条,为创新创业打造全流程的公共服务网络,这无疑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给年轻的“创客”更多保障:
——帮扶指导。根据《实施意见》,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信息交流。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
——创业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
——资金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共同营造。”专家指出,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多部门的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孵化体系、项目支持体系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政策资源的作用,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联动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政府、社会、园区、企业、高校等。”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杨芳补充道,“不少青年创业者呼吁,虽然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提供政策环境,但还需要提高针对性和便捷性,让政策真正落地。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记者 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