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内容

思南县戮力推进“三量”改革 非公党建不务虚功

时间:2017-09-14 22:50 点击:

本站讯 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积极探索,以市委“三量”管理改革为统领,从“摸清底数、推进覆盖、落实保障、作用发挥”上发力,重点突破非公党建走形式、务虚功等问题,扎实推进全县非公党建工作出实效、出成绩。

厘清底数,精准建立“三量”数据库

一是集中摸底,理清“三张清单”。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两大类五小类”),联合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县供销社、各乡(镇、街道)进行集中摸底,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信息清单、企业信息清单、党组织信息清单“三张清单”,精准掌握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出资人和未建党组织的家底。二是分类研判,建立“三本台账”。根据摸底情况,对有党员、建有党组织、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从业人员在30人以上的实体性社会组织,归类建立“红色台账”;对经营运行困难,长期停业未经营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失联企业”以及长期未正常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归类建立“黄名单”;对“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30人以下的社会组织,归类建立“蓝名单”。今年7月完成全县“三量”数据库建设,“红名单”非公有制企业591家、社会组织74家,“黄名单”非公有制企业233家,“蓝名单”非公有制企业394家。三是备案管理,做到“两个精准”。建立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实行新增或注销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备案制度,在工商、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注销的同时,报县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备案,及时将新增的纳入管理系统,注销的清除管理系统,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退出“两个精准”,实现“三量”数据库动态管理。

统分结合,扎实推进“两个覆盖”

按照“应建尽建、建好管好”的原则,全力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切实抓好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一是集中攻坚抓组织覆盖。对纳入“红名单”的,抓好党组织集中组建,今年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9个,新建社会组织党组织7个,选优配齐了党支部书记或支委委员,实现了条件成熟的党组织覆盖率达100%。二是定点联系抓指导覆盖。建立基层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县直属机关工委委员负责联系城区内社会组织党组织,各乡(镇、街道)党委班子成员负责联系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行包片指导。按照就近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派205名改非干部、退出现职或退休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指导落实“书记上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政治生活,实现了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三是完善机制抓工作覆盖。按照“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赞成”的原则,建立党组织与企业学习、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会议、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恳谈等制度。同时,把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了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内容,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今年我县推荐和评选市县级优秀党组织2个、优秀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

规范建设,全力落实“三个保障”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市委统一要求,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每年据实解决实体运行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工作补贴5000元,并制定了党组织书记工作考核办法。对27个独立运行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党组织,每个落实了1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二是落实阵地保障。采取资源整合、企业自筹、上级党组织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在38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建设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帮助党员数量较多、条件具备的1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示范活动阵地。同时,按照“场所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在24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建立联合活动阵地。三是落实示范保障。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采取财政投入、工程外包的形式,县级层面打造5个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示范点。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共打造示范点34个,其中县直属机关工委5个,思南经开区和乡(镇、街道)各1个。按照市委要求,我县突出“服务党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这个政治功能,争取出资人支持,采取与企业共建、共管、共用等方式,县财政按照每个30万元的标准,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建设,预计10月底全面建设完成,将建成集服务、培训、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建立平台,强化“党建扶贫”作用发挥

一是搭建“百企帮百村”平台。把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双百双助等活动,组织80家非公有制企业与80个贫困村结对共建,实施产业带村、就业帮村、公益惠村,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和公益慈善活动,通过援建扶贫项目、捐款捐物、助学助医、助老助残等形式,帮助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捐资助学140余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0多个。二是搭建“利益联结”平台。采取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集体购买固定资产公司经营等“村企合作”形式,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企业+贫困户”等方式,撬动“特惠贷”和5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固定比例收益分红,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四野屯、凉都、益佳等38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实现利益捆绑,150多人就近就业创业,带动村级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致富。(苏盼)

 
责任编辑:杨戬

相关文章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招贤纳士 | 人员查询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申请记者
  • 中国焦点新闻网(http://www.jdxwwcn.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焦点新闻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zgjdxw@sohu.com QQ留言:905491912
    本站北京热线电话:(010) 60204100 监督电话:13045201998
    Power by DedeCms
  •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