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丁辰
在查处一批汽车垄断案件之后,我国汽车反垄断继续朝着深水区前进。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组织召开相关筹备会议,正式启动汽车业反垄断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据悉,该指南将涉及汽车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汽车业反垄断规制、宽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调查程序以及罚款额的计算等等。
记者了解到,发改委下一步将委托有关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争取一年内形成《反垄断指南》初步草案。随着汽车反垄断指南的起草与实施,将会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意味着我国反垄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
执法实践促进立法
从去年年初开始,相关部门在汽车领域实施的一系列反垄断调查无疑为这一指南的出台提供了可分析的样本。
据悉,自2014年初以来,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涉及中外汽车制造商、上游供应商、授权经销商,目前已认定若干企业存在垄断行为,并依法作出系列处罚决定。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在华收到反垄断罚单,其原因就是价格限定。
此前,包括宝马、奔驰及日系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企业,均受到反垄断调查的影响,收到罚单。
发改委价监局局长张汉东指出,汽车业反垄断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执法的重要内容。执法机构在关注整车经销的同时,还将加大售后市场的研究与执法工作,特别是在直接影响汽车售后服务价格的配件流通和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等领域。
设立车企行为准则
据悉,本次起草的汽车反垄断指南,将涉及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汽车业反垄断规制、宽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调查程序以及罚款额的计算等等。
有消息人士透露,汽车反垄断指南将由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两部分组成,将对汽车行业的纵向垄断、横向垄断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一方面将明确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另一方面将更好地权衡厂家、经销商、零部件企业以及平行进口等多方面的利益。
分析指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一直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上各个行业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导致了部分市场主体并不明确自身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反垄断法》,部分领域更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这便需要更为明晰的企业“行为准则”,让企业清楚知道哪些“红线”不能踩。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出台后,将给经营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行为指导与合理预期,促进经营者主动遵守《反垄断法》,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有效竞争。同时,指南将促进执法透明度,保障被调查企业的抗辩权。
反垄断迈入常态化
汽车反垄断指南起草工作的启动,是我国自去年起连续重拳查处多家车企存在垄断行为之后,管理部门再度向市场垄断击出的重拳。
目前,我国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今年上半年销量虽然增速大幅下滑,但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美国。然而,我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度却与欧美市场存在一定差距。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汽车反垄断案件是复杂的,必须坚持个案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南将结合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并借鉴他国经验。
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从之前几单反垄断调查来看,发改委对市场垄断的查处已经趋于常态化。随着相关条例的不断细化,必然会更加规范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除了反垄断指南的起草,我国一系列反垄断的配套措施也将出炉,包括正处于调整修改中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及2月份交通部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乘用车与客车应在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华认为,在我国汽车市场转型升级、4S授权经销体系深受新业态挑战、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试图建立新型厂商关系的大背景下,起草《反垄断指南》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