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小贤,陕西人。所画入神,点染生趣。而其落笔用墨,正如其人,规矩方圆,合乎自然,于艺林之中,尽显自家风貌。
正,是渐进的基础。要创作出一幅气韵生动的佳作,必须有厚沉的基础作铺垫,而这正是小贤绘画艺术的积优之处。她先后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中 央美术学院,又师从于马继忠、赵振川先生,平日多有吸取宾翁一路笔墨,深得赵氏墨承传和马氏线的熏染。其创作上富于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 统”的艺术风格。用其所悟“我之所以钟爱山水画,就是特别欣赏大山的挺拔、大山的厚重和大山的包容。”因而,从线条来看,无论长与短、粗与细;从笔墨来 看,无论浓与淡、干与湿;从色相来看,无论素与彩、黑与白;从节奏来看,无论静与动、快与慢;从“气韵”上看,无论开与合、进与出。无不和谐完美地统一一 体,彰显了写意画的偶然与必然的神来意境。
变,是前进的动力。艺术的要求,需要入乎规矩,却又不能被规矩所束缚,所谓“有法而又无法”,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而今可喜而又可贵者,小贤 在此基础上,力求变化。在绘画艺术上,如不求变,墨守成法,犹如死水一潭,既掀不起波涛,也养不活游鱼。变则通,可使死水成活水。活水有生气,生命需活 水。佛门和尚见到“放生池”中的活水,必合什曰“善哉!善哉!”。是故理学家作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读王小贤之画,除了她那入规 落格的作品外,她的新作,都具有开拓性的表现,并得新意。小贤的新意,或从章法布局,或从点染穿插上突破原来的一套程式。据她自己一再的说:“我要冲破 它。”“冲破它”,这便是有为画家有勇气、有斗志的反映。这如同器物的“窑变”,就是器物在烧制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 窑变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小贤现在不仅这样说,而且付诸实践。见其所作《山水》,在题材选择上,更倾心于深山老林、古道老树,小桥流水人家,野渡茅舍之 间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笔下的山水,隐约幽深,烟雨微茫。显示出她在绘画方面的悟性很高,往往学了就能脱略形迹、不是而是。似经意又不经意,并敢用水色 破浓墨,使制度时新。虽然画来还不是十二分精炼,但足以表明她在“冲”,也足以表明她在自觉地朝着“巧变”的新路前进。正因为如此,小贤近期的山水画,更 显出她那浓郁的生活气息。
说到“冲”,像吴缶翁当年何尝不在“冲”。吴缶翁所要“冲”的是陈白阳,赵撝叔一路的规矩格式。正由于她能“冲”,而且大胆地“冲”,结果 “冲”出了一个“海上吴昌硕画派”,并成为一代有创造性的大画家。后人学吴昌硕,固然有“跳出吴昌硕格局者”,但也有亦步亦趋,点划依样者。不过作为吴缶 翁的直接传人,也出于对吴昌硕花卉流派的深入研究,这还说得过去,但在这之后,若仍然穿戴缶翁的衣冠,便成“结壳昌硕”,自无出息可言。小贤之在今日,实 属小女人,大气魄,宏观探道、微观探真。竟引活水入池,水上波澜已见,其山水画作,由抒情“小我”改求至大至刚的“大我”,由“可居可游”之境改求“沉沉 寂寂吼动乾坤”之境。雄浑大气,神秘浩荡,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所以颇得同侪赞许,也得到艺林众人的称善,故其作品,近年在国内外展出时,均获好评。
论者曰:“小贤潜心求变,精勤不懈,为探索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努力”。一个画家,就是要为时代,为社会作出贡献。她的这种不懈努 力是值得叫好的。际此她结集近年新作,选编一册出版,属余为序。余与其不识,同道所嘱,一切直言。品评艺术向无私,过分夸张,经不起时间考验;没有给以应 有的评说,自有公正者补充。所以当我为这位朴实的画家作序,心中并无什么顾虑,欣然命笔,撰千言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