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书画文苑 > 文化新闻 > 内容

明玉带悬浮腰间成身份地位象征

时间:2015-07-17 23:35 点击:

  玉带是明代舆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掘中,明代玉带出土数量较多,从明代初期洪武四年的汪兴祖墓,早中期的鲁王朱檀墓、梁庄王墓、宁王系诸王墓,到明末万历皇帝的定陵、崇祯七年的益定王夫妇墓等,均有数量不等的玉带发现。

  明代初期玉带延续元代风格,带銙数量没有定制,造型多种多样,亚字形、葵花形、半月形等特殊形制仍较为常见。从明代早期的永乐年间开始,玉带基本形成定制,虽然玉带仍分双铊尾与单铊尾两种,单铊尾玉带的带銙数尚不明确,但双铊尾玉带的带銙总数已固定为20块,带銙形制也固定为长方形、桃形、小长条形及弧首长方形等几种组合。具体排列正如明代文献所记“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即玉带由前后两条组配而成,前带有大小13块带銙,正中的“三台”由1块长方形带銙及其两旁各1块小长条形带銙组成,“三台”的两侧,依次各有3块桃形带銙(“三桃”)、1块小长条形带銙(“辅弼”)和1块弧首长方形带銙(“铊尾”);后带则排列7块长方形带銙(“排方”)。

  明代的玉带銙用料较薄,除光素者外,銙面多以减地浅浮雕、高浮雕,多层镂雕及透雕等技法琢纹,装饰有纤细繁密而富于变化的云龙、飞禽、走兽、花草、人物及当时盛行的吉祥图案等。明代早期承袭元代多层镂雕技法,带銙纹饰交叉缠绕、错综复杂,常见云龙、动物、花卉纹饰;中晚期纹饰常区分出上层的主纹与下层的底纹,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纹饰极为丰富,象征祥瑞的龙、凤、麒麟、祥云,寓意吉祥的狮、鹿、马、驼、羊、兔、鱼、鹤、绶带鸟等动物,松、竹、梅、灵芝、荔枝、牵牛花等植物花卉,还有训狮、婴戏、臣僚等人物以及花托喜、福、寿等文字。琢纹技法比早期更多样,但纹饰趋于装饰化与格式化,较之宋元,气势上大为逊色。

  明代的双铊尾玉带,带围远远大于人的腰围,因此失去了系衣束腰的实用功能,而成为悬浮在皇室贵族或官员腰部象征身份地位的礼仪性服饰。随着满清入关,服饰制度大变,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玉带也就此销声匿迹。(蒋卫东)

责任编辑:智能聚合

相关文章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招贤纳士 | 人员查询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申请记者
  • 中国焦点新闻网(http://www.jdxwwcn.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焦点新闻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zgjdxw@sohu.com QQ留言:905491912
    本站北京热线电话:(010) 60204100 监督电话:13045201998
    Power by DedeCms
  •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