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懒斯合影
流年似水,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人生40多个春秋,每当夜深人静时,忆起走过的新闻岁月之路,感概万千,难言尽表。总的体会是:辛苦伴着艰苦,艰苦伴着艰险。责任伴着使命,使命伴着快乐。
十多年前的我,从伏牛山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县走出来的我,溶入了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有幸被聘用在《中国劳动报》西北站工作,成为一名记者,从此投身于记者生涯。经常深入各地市、县为党政部门、公检法司单位采访报道,同时深入工矿企业和乡村,调查,参加各类开业、庆典、座谈等会议。每天的紧张工作就如同一道道号令,一次次召唤我要努力工作,完成采写任务,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高质量完成当天采编回来的稿件又要为新闻的真实性负责,我每天起早摸黑,四处奔波采访。
在旁人的眼里当记者是吃香的、喝辣的,被领导高接远送,被人们另眼相看,是无冕之王,而事实却非如此。有时还真是欲哭无泪,被人怀疑,被人提防,被拒门外,遭人暗算。至于采访重大的新闻稿件要反复审查、核实,更是烦不胜烦。有时还要使尽十八般武艺,从“无可奉告”的有关领导口中套出真料来,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苦点、累点、难点倒没有什么,最令人苦恼的是批评稿件的采访和发表。因没有像《焦点访谈》那样的尚方宝剑,采访只能从外围开始,悄悄地进行暗访。碰上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三緘其口,我们只能耐着性子进行启发和说服工作。有时往往采访完后人尚未回报社,说情的电话便先到了总编处。一番讲情,稿子就有可能被压下,被泡汤。同在一座城市,低头不见抬头见,朋友、同学、熟人、同事、亲戚等等等等,关系如网。因此,下笔之前须得仔细斟酌一番。有时一个很好的题材,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发稿。唯有仰天长叹,借酒消愁,感慨舆论监督之困难。
经过数载的记者生涯,我锻炼得能拼能抢。在众目暌暌之下,面对各行各业各级领导亦敢慷慨陈词,大胆提问。职业的角色推动我走出性格的弱点,练就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从容的心态,这就是我当记者生涯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经十几年的记者历练与积累,再各大媒体发表数千篇新闻、散文作品先后刊发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等国家、省级报刊。这不仅是对我十多年辛苦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作为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的新闻人,时刻都在想着为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尽力尽责。说起我的家乡,先让读者了解一下它的概况吧。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深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卢氏,与陕西省的洛南、丹风、商南三县接壤,横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熊耳山为界,北部为长江流域,北部为黄河流域。全县辖8镇11乡,353个行政村,37万人。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有耕地41,6万亩。209 国道纵贯南北,、与陇海铁路灵宝火车站相连(相距70余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最小、平均海拨最高的深山区。
从八十年代后,不知更换了多少县委书记、县长,来时高高兴兴来,走时带着百姓的骂名归。最让卢氏人民记忆最深的是今年刚从牢獄出来的14年前任卢氏县委书记的杜保乾。在看看现在的县委书记,县长、都给卢氏人民干了哪些实事、好事?还真怀念当年时任县委书记的杜保乾,至少他为卢氏老百姓干了几件实实在在好事。
如果把这个县在外工作的各界人才和新闻媒体人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与发挥他们在外不同优势,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设献计献策,不是一件好事吗?遗憾的是这个县书记的心从不在这上面想,只会想在他任期内搞个人政绩、不为百姓办实事,这就是我十几年来做记者的感想。(郭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