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迫切的进取心,诠释着一位普通教师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用爱心谱写了一首首赞歌。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镇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刘义红。
乐于助人已成常态。2017年春,该校与她同年级的一位女老师因病请假一周,学校安排从事打印工作的一位老教师帮忙代课。刘义红老师得知后,想到这位代课的老师年岁已高,最近几年又没有上过讲台,而且学校的打印工作也十分繁忙。刘老师想,自己正好与请假老师教同一个年级的数学。刘老师把自己班的课上完后,又抽时间给一(1)班的学生上课。有同事说你这样不觉得太累了吗,刘老师却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就好像一家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相互帮助,也是应当的嘛!。”
去年秋季,学校新进一位年轻老师,这位年轻女老师角色的突然转变,工作中有诸多的不适应。刘老师主动与新老师接近,切磋教学技艺,手把手地教她,告诉她如何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将课堂执教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一一嘱咐。刘老师常说,大家工作在同一个环境里,我们是一个集体,需要相互帮助,每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刘老师就是这样,始终把团队精神放在第一位,把帮助别人当作是自己的快乐。
关爱学生已成习惯。对待学生,刘老师始终保持诚挚的爱心,倾注满腔热情。参加工作24年来,她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即“不抛弃、不放弃”。对待学困生,她不挖苦、不歧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的教育与师爱。刘老师对差生的付出与关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孩子,课堂上她积极给这些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有时候早晨或晚上家长接送学生时,围着刘老师问这问那,刘老师也总是耐心为家长解答辅导、教育孩子中的种种疑惑。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刘老师早已成为习惯。在刘老师的心里,她把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放在同一个高度,不偏袒,不护短,平等对待,关爱有加。作为班主任的她,把家长和学生心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处理。有一次,A学生的雨伞,被B学生弄丢了,B学生买了一把新伞赔偿,但是A家长非常固执,一定要找回原来的雨伞。为此,双方家长争执不休,矛盾升级。最后找到刘老师,刘老师劝解A家长,A家长反而说刘老师是因为自己孩子的成绩不好,故意偏袒成绩好的一方,结果把矛盾指向了刘老师。不解和委屈让刘老师心力交瘁。为了不让小事升级,刘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将心比心地展开沟通,她说,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喜欢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是最后留下来伺候年迈的父母的却是这个不够优秀的孩子,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老了,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喊我们“老师好”的那个人一定是“不够优秀的”留在本城市的那个学生,那些志在四方的孩子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都难。一句掏心掏肝的话,让那个故意找茬的家长安静了。刘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与师爱,这是学生和家长公认的。
刘老师班上原有一位张同学,其父母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拳脚相加,导致该同学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用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同学,他自己心理也不健康。有一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后,居然要跳楼,被刘老师及时制止,那位学生说:“老师,我真的有跳下去的冲动。”刘老师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用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用心辅导孩子的学习,帮助他树立信心,并多次与家长交流。该孩子的心性渐渐稳定。在学校组织的《蓝丝带》感恩活动中,此学生泪流满面,几次哽咽,说最难忘的是恩师刘义红,是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是老师给了他自信心,是老师一颗宽厚的心挽救了他。他邀请刘老师上台,给了老师一个深情的拥抱。
恪尽职守已成己任。“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刘老师十分注重自身业务学习,她常说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工作,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观点,不断给自己“充电”。身处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转型时代,置身“未知远大于已知”的环境,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时束手无策,甚至动辄得咎的恐慌,那是因为不注重自身学习导致的。刘老师工作之余,不忘教育理论学习,认真钻研业务,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刘老师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是一份责任,尽心尽力做到更好。她认为只要对工作有激情,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每当上课铃声一响,刘老师就已经进了教室,从不浪费课堂上的一分钟。从办公室走到教室一分钟,打开电脑需要一分钟,这两分钟她都不敢耽误。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说工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时间的保障。
刘老师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孩子在中学读书,照看孩子的事自然落在她的身上,她每天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再辗转到自己上班的学校,每天往返五十多公里,很不方便,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她每天都早早地到了学校,风雨无阻。她身患寒冷性荨麻疹多年,每次接触到冷风冷水就浑身长疙瘩,那种钻心的痒让人无法忍受,她忍受了身体上的疾苦,没有请过一天假。
她兢兢业业地工作,倾心教坛耕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教师的职责。(曹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