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教育 > 内容

调查:64.9%受访者直言高校改名是“面子工程”

时间:2015-07-17 23:36 点击:

漫画/张建辉

  在一些学校把名字改“大”的时候,也有一些学校倾向于把名字改“小”,体现特色。南京气象学院改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录取分数线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但是,它的优势学科还是气象,目前超过南京大学全国排名第一,所以现在又想把校名改回来,打气象的牌子,因为尝到了特色办学的甜头。

  --------------------------------------------------------------------

  日前,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成为新“川医”,遭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不少校友反对。大学“更名之风”近年愈演愈烈,据媒体统计,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字,占高校总数的23%。有人指出,名气变大、级别变高是高校乐于更名的原因所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4.9%的受访者直言高校改名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67.7%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改名是为了增强招生吸引力,64.8%的受访者建议高校与其忙于改名不如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本次调查中,19.9%的受访者毕业或正在就读的院校是部属高校,38.9%的受访者来自省属高校,20.5%的受访者来自市属高校,7.0%的受访者来自民办或独立院校,9.1%的受访者来自职业院校。

  67.7%受访者认为高校改名是为了增强招生吸引力

  就读于山西省中北大学的秦晴(化名)当初就是冲着学校的名头报考的。据她介绍,中北大学原来是国防军工特色学校,现在基本从校名上看不出来这个特色了,光听校名也确实不知道是在哪里。但是因为改名,中北大学的分数线提高,生源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我们学校在省内几乎能够跟同省的另外两大高校平起平坐,毕业生出去也很有面子。”秦晴说。

  调查中,22.5%的受访者指出某些高校更名过于频繁。高校更名是出于什么动机?67.7%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增强招生吸引力,52.7%的受访者认为其为了提升院校级别,48.8%的受访者觉得是为获得更多办学资源,30.1%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提高领导行政级别,18.9%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扩大科研教学等发展空间。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运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看重名号、身份,希望名字越响亮越好,牌子越大越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不太了解,很大程度上会从名字上来推测这所学校好不好,选大学时就把宝押在名头上。另一方面,高校目前分为一本、二本、三本等级,一本当中又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大学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有时候不仅仅看办学质量好不好,还要看名分。所以有的高校为了加入某个方阵而进行学科合并,有的为了获得好的办学资源改名。

  对于高校更名,受访者看法不一。64.9%的受访者觉得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41.1%的受访者指出考生和家长容易被这样的学校“忽悠”,33.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名称作为一个符号没有太多实际影响,12.6%的受访者认为更名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陕西某农产品销售公司工作的吴亮认为,以某省冠名的学校,比如财经、医科、师范等学校,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这一省在这个领域的最高学府。如果这所学校无法代表全省最高水平,那使用这种名称就不合适。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认为,很多大学改名对于其自身而言是一种理性的做法。比如大学升格了、合并了、学科发展了,可能有必要从名字上反映大学的上述种种变化,以吸引更多学生和老师的关注,那么更名也是无可厚非。

  在一些学校把名字改“大”的时候,也有一些学校倾向于把名字改“小”,体现特色。王运来向记者介绍,南京气象学院改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录取分数线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但是,它的优势学科其实还是气象,目前超过南京大学全国排名第一,所以现在又想把校名改回来,打气象的牌子,因为尝到了特色办学的甜头。

  调查显示,19.7%的受访者支持高校更名,61.4%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18.9%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16.2%的受访者看好高校更名之后的发展前景,66.6%的受访者觉得要依情况而定,17.2%的受访者不看好。

  55.3%受访者认为改名不利于大学品牌价值的延续性

  北京市民吴亮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但分数不是很理想,上不了全国知名的重点学校。为了给孩子报一个合适的志愿,吴亮一家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帮孩子找学校的时候,我发现网上冒出来好多不认识的大学,看起来名头还不小,感觉很困惑。家长就怕被这样的学校忽悠,对不起孩子3年的努力学习。”吴亮说,他后来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到处打听,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最后给孩子选定了学校。

  高校盲目、频繁更名,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调查中,55.3%的受访者认为盲目改名不利于大学的品牌价值的延续,54.0%的受访者认为盲目改名切断了原有校名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52.5%的受访者指出高校频繁更名增加人们的认知困惑,34.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盲目更名会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清,25.7%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在更名中丢失了原有学科优势,14.0%的受访者认为盲目更名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校名代表了一所高校的传统,不能轻易为某些利益就完全丢掉,同时,改名也有可能会把别人的历史也搅乱。”王运来建议,名校要有品牌保护意识,对于其他高校更名带来的影响要采取一些对应措施。

  李锋亮认为,高校的实力、内涵不会因为名字的变化而必然发生改变。

  “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提升高校实力,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李锋亮认为,大学只要自身实力过硬,名字不是主要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外国高校,至今都不将学院改成大学,而且从名字上看都是专业型大学而非综合型大学,但却不能改变这些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的事实”。

  高校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声望?调查中,64.8%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与其忙于改名不如更注重提升学校科研水平,62.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高质量毕业生之上,61.9%的受访者建议高校珍惜校名背后凝聚的独特历史人文价值和知识产权,41.3%的受访者建议关注高校名头的毕业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提升自身竞争力上来,22.0%的受访者认为对于高校应淡化行政化的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智能聚合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招贤纳士 | 人员查询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申请记者
  • 中国焦点新闻网(http://www.jdxwwcn.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焦点新闻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zgjdxw@sohu.com QQ留言:905491912
    本站北京热线电话:(010) 60204100 监督电话:13045201998
    Power by DedeCms
  •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