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联书店已经迎来第二家分店之后,作为古旧书业的代表,中国书店也即将开始尝试24小时营业模式。实际上,24小时书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盈利,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整体阅读环境的改善,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目前,被人们称为“城市之光”的24小时书店,除了在政府的补贴之外,也慢慢获得了给整个行业带来信心的经营模式和效益。
24小时书店成员不断壮大
“听说了吗?中国书店要在雁翅楼开一家24小时古籍书店!”正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小宋兴奋地将消息告知身边的同学。“是吗?那咱到时泡书店去!”
继去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后,全国各地如广州、重庆、合肥、济南、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纷纷出现各式各样的24小时书店。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也即将迎来另外一家老牌书店进军“24小时”,即北京古旧书业的代表中国书店。中国书店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位于雁翅楼的中国书店暂定于本月22日开始24小时经营”。消息一出,顿时吸引众多读者的注意。
除了老品牌的崛起,新兴书店也加入到了24小时的行列中,去年7月才正式开业的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目前在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已经于日前在广州正式开办了第三家分店。据悉,目前1200bookshop交完租金和发完工资后,有时还略有盈余。
随着24小时品牌书店阵营的不断扩大,书店的盈利模式也开始变得多元化。
口碑和品牌成发展助推器
初步探寻24小时经营的书店前期的盈利一般会比较难,但是,为了能确保书店正常运营,政府目前也给予实体书店补贴,比如中国书店的首家24小时古籍书店就是北京西城区政府免费提供的,在不收取房租的基础上,还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贴。另外,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在开办第二家分店时,也得到了政府方面在资金上的帮助。
“政府补贴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24小时书店生存,给予书店经营的信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表示,“书店若要长期发展,还需实现自身的品牌化和规模化,届时书店的品牌溢价能力会提升,在房租等方面对方也会随之让利,成本逐渐降低。”
事实也证明,除了政府补贴外,24小时书店打造出的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扩大。广州1200bookshop在当地形成品牌后,再加上社会对阅读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更有一些商场提出减免租金的优惠条件希望能引入1200bookshop。
供给反向拉动需求
在24小时书店刚刚进入人们视线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夜间读书的人有限,整体数量较少,所以实体书店在采取24小时经营模式后,很难获得理想中的结果。
尽管一开始由于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负担过重,而夜间的销售又不足以弥补成本,书店亏损成为普遍情况,并有部分书店被迫取消不打烊,比如陕西万邦图书城。但因为最初有政府的支持,慢慢生存下来的书店已经开拓出新的盈利模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据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介绍,从去年4月8日算起,截至今年4月8日,书店的销售达2360万元,增长120%,利润达300多万元,增长了170%,同时还在今年4月开了第二家分店。而且,第二家分店在推广活动、营销模式、阅读体验等方面已经有了新的进展。这也给更多24小时书店带来经验。
“如果之前没有出现24小时书店,那么潜在消费群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有深夜阅读的需求,反而会在深夜进行其他娱乐活动,正是24小时书店的出现刺激了人们的阅读需求。”魏鹏举表示,供给则会创造需求。
尽管夜晚的读者数量并不多,但从整体上看,仍是增加了客流量,为了逐步培养读者群,提供多样化服务成为很多书店的选择,进一步拓宽盈利渠道,而咖啡、餐饮、文创产品、读书会也都成为书店的附加服务。
“一方面,通过给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能改变单一的收益渠道,将其多元化,从另一方面看,则能进一步打动读者的心,培养读者群,为书店长期发展打下基础”,悦览树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